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背甲高隆,宽略小于长,几呈圆球形。上颚前端具3个尖突,颚缘呈细锯齿。四肢粗壮,柱状;指、趾均为4爪。
形态描述 依据新疆3号标本描述。背甲长95—130毫米,宽86—119毫米,高51—69毫米。头中等,头宽19—22毫米。头顶被大形对称鳞,额鳞大而明显;吻短,略超出下颚,两侧平截垂直;上颚前端具3个尖突,侧缘呈细锯齿。背甲高隆,宽略小于长,呈圆球形,但脊部中央稍平坦,前后缘略向生翻翘。颈盾小而窄长;椎盾5枚,肋盾4对,稚盾与相邻的肋盾几乎等宽;臀盾单枚,宽大,后缘下包。腋盾和胯盾单枚且小。腹甲前缘坚厚;平戳微凹,往前略为超出背甲,后缘深凹;胸盾新月形;腹盾缝>喉盾缝>肛盾缝>肱盾缝>股盾缝>胸盾缝。四肢粗壮呈柱状,前肢前部覆有5—6排坚硬的角质鳞,后部有一大而坚厚的角质结节鳞群;指、趾4爪,无蹼:尾短,末端具一角质的爪状节结。雌性体型较长,雄性较短圆。
生活时,背甲粗糙;褐色或橄榄色,同心纹明显;腹甲具黑斑块,有的黑斑块几及整个腹甲;头及四肢黄褐色,前肢角质鳞及节结色深。
形态描述 依据新疆3号标本描述。背甲长95—130毫米,宽86—119毫米,高51—69毫米。头中等,头宽19—22毫米。头顶被大形对称鳞,额鳞大而明显;吻短,略超出下颚,两侧平截垂直;上颚前端具3个尖突,侧缘呈细锯齿。背甲高隆,宽略小于长,呈圆球形,但脊部中央稍平坦,前后缘略向生翻翘。颈盾小而窄长;椎盾5枚,肋盾4对,稚盾与相邻的肋盾几乎等宽;臀盾单枚,宽大,后缘下包。腋盾和胯盾单枚且小。腹甲前缘坚厚;平戳微凹,往前略为超出背甲,后缘深凹;胸盾新月形;腹盾缝>喉盾缝>肛盾缝>肱盾缝>股盾缝>胸盾缝。四肢粗壮呈柱状,前肢前部覆有5—6排坚硬的角质鳞,后部有一大而坚厚的角质结节鳞群;指、趾4爪,无蹼:尾短,末端具一角质的爪状节结。雌性体型较长,雄性较短圆。
生活时,背甲粗糙;褐色或橄榄色,同心纹明显;腹甲具黑斑块,有的黑斑块几及整个腹甲;头及四肢黄褐色,前肢角质鳞及节结色深。
大小
背甲长95—130毫米,宽86—119毫米,高51—69毫米。头中等,头宽19—22毫米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600—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。洞穴隐蔽,早晚活动,3—8月为其活动季节;但随温度变化决定其活动时间, 10℃以上开始活动,25℃以上时处于蛰眠状态。草食性,以植物的茎、叶、花及果实为食。雌龟约12龄性成熟,雄龟约10龄达性成熟。一般于4月上、中旬开始交配,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交配盛期;雄龟间有争雌现象,交配时间约6分钟;5—7月雌龟挖穴产卵,每产2—4枚,石灰质卵壳坚硬,乳白色,长椭圆形,卵径40.9±2.4毫米×27.7士2.2毫米。卵重8.1±4.9克,靠日照自然孵化,孵化期约120天左右,幼龟孵出后即入蛰。
生境信息
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600—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。洞穴隐蔽,早晚活动,3—8月为其活动季节;但随温度变化决定其活动时间, 10℃以上开始活动,25℃以上时处于蛰眠状态。草食性,以植物的茎、叶、花及果实为食。雌龟约12龄性成熟,雄龟约10龄达性成熟。
繁殖特征
一般于4月上、中旬开始交配,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交配盛期;雄龟间有争雌现象,交配时间约6分钟;5—7月雌龟挖穴产卵,每产2—4枚,石灰质卵壳坚硬,乳白色,长椭圆形,卵径40.9±2.4毫米×27.7士2.2毫米。卵重8.1±4.9克,靠日照自然孵化,孵化期约120天左右,幼龟孵出后即入蛰。
国外分布
阿富汗及中亚地区
国内分布
仅分布于新疆霍城地区
经济意义
经济用途
经济意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